网站公告:影搜网官方网址

社区乡镇同发力 中山改革从“新”出发


 
       12月3日,由羊城晚报传媒智库发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融媒行联盟”联合组织的“改革新动力---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大型主流融媒广东行暨地市深调研” 采风调研团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中山,开展为期两天的采风调研活动。当天下午,采风调研团先后前往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板芙镇鲤溪村、三乡镇雍陌村罗三妹山进行采访调研,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山市在社区与乡村建设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

永宁社区:与时俱进建设富裕新社区
       位于中山市西北部的小榄镇永宁社区是一个拥有800多年人文历史的古老社区。改革开放前,永宁是一个人多地少,经济结构单一的村落,整个永宁集体只有四头耕牛和一些泥艇,没有电气机械,农民劳动全靠一双手,生产效率较低,村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为永宁的工业发展敞开了大门。永宁社区充分利用毗邻港澳,水陆交通方便的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大办集体企业,从农副产品加工发展到多种工业并进。同时,在“外引内联”政策引领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与外商携手合作,开办“三来一补”企业,合资、合作企业,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加速发展自己的集体企业,昔日作坊式的生产,落后的设备、技术和管理被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所取代,涌现出如永大公司这样集自主品牌和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胶粘带制造型企业。此后,永宁社区又与时俱进的进行股份制改革、村一级核算以及“村改居”工程,发展成为“闻名全国,富甲全省”的全国十大首富村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永宁社区党总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单一农业经济发展到以集体工业为主体,多样经营的集体经济模式,带领近3万永宁居民走上一条宽阔的致富大道。对于未来,永宁社区党委副书记黄健秋表示,永宁社区将加大对旧厂房的改造,加强园区建设,引进高科技产业,逐步淘汰“小作坊”式的低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针对永宁社区现有企业的特点,资深经济学家邱仰林建议,永宁社区可尝试探索“总部经济”,做大做强本地的胶粘产业。广州大学文化旅游研究所所长万庆涛则建议,除了发展制造业,还可以充分利用永宁社区作为“全国十大首富村之一”的特点与改革开放40年以来巨大变迁的历史遗存,比如将一些旧工厂改造成博物馆等方式,融入到整个中山市的全域旅游中,打造中山文化旅游产业的另一亮点。
鲤溪村:敢为人先 开启“广东小岗村”新征程
        坐落在中山市板芙镇南部的鲤溪村,是一个因鲤鱼洄游而得名的村落。而让村民们引以为傲的不仅只是鲤溪村神话般的由来历史,更是42年前这里率先推行“联产到劳”的土地改革,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伟大尝试。
         1978年12月,安徽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施“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而早在1976年,中山市板芙镇鲤溪大队的6名队委为了解决粮食产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村里推行“联产到劳”改革,让这里获得了“广东小岗村”的称号。
         所谓“联产到劳”,指的是除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外,管理权也有一部分归集体所有。在统一播撒种子、统一育秧、统一耕田、统一时间施肥杀虫、统一晒谷、统一分配的前提下,把田地分到各家各户,插秧除草以及收割由各家各户自行安排,多于生产队规定土地的产量也可自行安排。如果承包土地减产了,要负承包责任。不够产量,就从口粮中扣除,甚至买也要补足;超产部分,全部归承包者所有。
“联产到劳”不仅使鲤溪村粮食亩产量满足了上调任务,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推行之后,附近其他村落也以鲤溪村的改革为样板,实现了大丰收。如今的鲤溪村村民已不再单纯靠种地生活,大部分村民依靠外出打工或房屋租赁为生,鲤溪村也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在乡村旅游、优质农业等方面中不断寻找新的方向。
        对于鲤溪村的改革历史,邱仰林认为,当年鲤溪村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思维,在新的时期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比如村里较大的集体企业,可在基层层面上借鉴“联产到劳”的方式。在鲤溪村在乡村振兴的方向上,邱仰林建议可在“鲤”上做文章,打造以“鲤鱼”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并通过动漫等新手段,结合当年改革的故事进行宣传,形成鲤溪村独有的特色乡村旅游。此外,万庆涛也建议可充分利用当地作为抗日革命老区的特点,打造红色旅游。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其海认为,许多乡村的振兴缺少顶层设计,相关部门要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在保留乡村的民俗与特性的情况下,把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扩大。
罗三妹山:改革开放“不走回头路”
        离开里溪村,采风调研团一行来到了位于三乡镇雍陌村的罗三妹山,重走伟人足迹。罗三妹山原名锣鼓山,因孝女罗三妹的传说而得名。1984年1月,邓小平南巡时曾登上罗三妹山,在拒绝了工作人员走平缓的原路下山的建议后,老人在山上留下“不走回头路”的名言。“不走回头路”表达了邓小平坚定中国继续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
        40年来,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中山市,敢为人先,以基层的社区与乡镇为起点,积极改革,勇于创新,践行着改革“不走回头路”的精神,逐步的将中山由一个传统农业县逐步建成一个多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总结这些经验可以发现,“创新”是中山市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也是未来中山改革开放持续发力的出发点。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山也将继续发扬40年来的改革精神,着手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为广东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贡献“中山力量”。

转载请注明:社区乡镇同发力 中山改革从“新”出发

  版权所有:影搜网